反叛与颠覆是前卫艺术的标识符,在这个基础上前卫艺术引申出对一切既成事物(甚至包括他们自身)的破坏与否定,这种似显极端,扭曲的思维实际上早已各种或被隐藏,或被忽视,或被误解,或被淡化的文化形式在人类的历史中出现过。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由一些他毫不怀疑地接受下来且坚信不疑的信仰组成。对于任何会打乱这个熟悉的世界的既定秩序的东西,他都本能地敌视。一种与他所持的某些信仰不相容的新观念,意味着要重新调整他的思想;而之一过程是很费力的,需要耗费脑力,令人麻烦。产生敌视新观念的保守精神的心理动机,由于社会中某些既得利益的强烈反对二增强了,诸如一个阶级 一个等级、或一个商业集团,他们的利益是与维护既定秩序和既定秩序赖以建立的观念结合在一起的。
前卫艺术将你唤醒,你甚至开始想象自己能干任何事,而不是在一家工厂里默默无闻地了此一生。前卫艺术在追寻和吸引那些可以与之有思想交流而不致其死亡的同道,其所带来的解放如火如荼地滋生在世界上每一个生活着渴望获得人性自由的年轻人的角落。观众们或许还是无法确定他们的作品是不是艺术。高贵的生命并非是支配性的,压迫性的,野心勃勃的,如同暴君似的生活,高贵生命的权力,不应当被混同于社会、政治或军事权力,因为这些权力都不属于生命本身,而属于体制机构中某个个体所占据的角色。然而,伟大艺术家的高贵本性在与它与众不同,在于他是无法言传的,在于伟人与凡人层阶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而不是因为它能达成什么效果 —— 即便伟人能令世界震颤。因此,一个人高贵与否,不是看他借由体制结构能够有多大的权力控制他人、组织甚或历史,而是看他是否拥有塑造一种人之类型的力量,是否拥有他自身尊严的力量,还有他的独特性,他与众不同之处,即他是否拥有让自己的生命杰出的力量。绝对拥有自身,他是他自己的立法者,他是自给自足的,是超道德的,为每一件事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应对方法,用这力量跨入每一个领域,就好像一切都是出乎意料的,都充满了应许、梦想与惊喜。终究还有多少新奇的理想是有几率存在的,永恒不是延伸状的,不是去容忍一种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凝滞时刻,不是无穷无尽的线形绵延;永恒是对当下时刻的无穷化,它与密度相关 —— 深邃的、深邃的永恒。每位艺术家的提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展现出他们对欣欣向荣的中国和世界当代艺术的贡献是何其的新鲜、切实和重要, 通过每位艺术家代表性的作品,观众们可以由此发现艺术家们所标记的当代艺术发展的潜力与新动向,全面迎对不可预见的形式、体验与意义。
戴帆 : “我的工作尽可能的去照亮那些卑微的事物、被社会排斥的事物、沉默的事物、肮脏的事物、匿名的事物——“Nothing” 、声名狼藉的事物与被废价值的场地,我捍卫他们发声的权利,我鼓励我们站在那些极其微小,甚至没有名字或无法描述的事件和人物的那一边,重新调整我们对这些事件、对这些人物的感知方式。”
戴帆把遥远未来中必然发生的事件视为当下之事,并用这种态度去期盼它的来临。戴帆将他的实践不认为所建构的是一件“作品”,而是一段航程,一个工地,他认为自然界与社会必须经历艺术的魔法——借此开启并产生概念、定义新的问题性模式。戴帆的每一次创作都是惊世骇俗 。2017年戴帆在欧洲创作的“用超声波召集鲨鱼”事件行动有着 :劫难、恐惧、科技暴动、萨满。海面鲨鱼的穿行如同末日的宣言与地狱般的画面,扰乱观者的思维,不在既定的艺术领域内探讨,利用海洋、鲨鱼、难民船、超声波装置出一个不具装置化的戏剧原型,艺术的安定性被瓦解,道德被嘲弄,而人的轨迹与鲨鱼的轨迹构成了一个游牧因应环境的巢穴,艺术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面对日常与道德准则时,将以新思维与新行动将事件悬置、突变、爆裂。
戴帆的“一亿个机器人”爆裂,有气魄,唯美,科技的诡异感十足,像洪水猛兽,令人感到惊奇和恐惧,有极强的杀伤力……让你觉得因为观看他的作品而产生一些变化,是他改变了你认识世界的观念。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 “宇宙宣言”—— 涵盖超未来主义,以探索人工智能、基因组学、人体技术、太空科技、神经科技、宇宙空间、生物纳米科技、机器人和生物科学技术一系列21世纪先端艺术语言新的艺术流派的领袖及“机器人”艺术的开创者。戴帆创造性的突破,将恐怖的宇宙观念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观念引入当代艺术的结构中。他指出,咱们不可以再像后现代主义那样,用那种极度碎片化和个体化的感受来理解存在,理解光明,相反,在庞大的穹宇中,我们应该用一种超越我们感受之外的能力来涉足一些从未涉足的光。戴帆的作品涉及到一种非人的宇宙论,一个绝对没我们的世界,一个没有光亮、没有希望、甚至没有信仰的非人的外部。在那个超自然神秘的外部最重要的是,未来出现的智能将继续代表人类文明——人机文明。换句话说,未来的计算机便是人类——即便他们是非生物的。“谁是人类的继承者?回答是:我们正在创造我们自己的继承者,机器具有或将具有生命。在将来的某一天,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就如同现今动物与人的关系。
王挣扎 : “Pink 意味着女性化的、少女心的、同性恋的、愉悦的、享乐的、情欲的、刺痛的、刺眼的、不和谐的、神经质的、左倾的,”“国家”介绍中这样说道。所以除了粉红色调主导的审美倾向之外,它更重要的特质是突出 “Pink” 一词所代表的敏感神经。“只要是一个敏感和浪漫的艺术家,他就一定会或多或少创作出很情绪化的、偏女性特质的作品 …… ”
艺术家王挣建立了一个粉红崇拜的 “平克共和国”,自己担任 “国王”。她希望最终能找到一块 “国土”,建成一个到处都是 Pinky 艺术品的乌托邦。“平克共和国”是王挣将一批“Pink 崇拜者”聚集在一起的理想化组织,一个追求怪诞的艺术团体,也是个实验性的艺术项目。但王挣并不满足让它只存在于头脑或互联网空间中,她希望跨越虚拟的边界,尝试一下将灼热的粉红色液体泼洒到冷淡的灰色现实中造成的化学效果。“平克共和国”是一个 “粉红色的乌托邦”,目前拥有不到100名 “国家公民”。将近60页的 “国家手册” 中,详细记录了从 “共和国起源”、“国家代码”、到 “军事国防” 等全面的 “国家信息”。虽然在可见的各种资料中能找到一些相互矛盾之处,但这个这个乌托邦 “国家” 并非一个纯碎的幻想产物,创立者王挣正计划着在地球上(?)为它寻找一片真实的粉红色 “国土”。
蔡国强 : 我的艺术里面有一种草根的力量,这跟我个人的好奇、童心、表现艺术的态度,这么多东西都成为普通民众能够共鸣的。放在不同的文化的世界,在多哈,在乌克兰,在巴西,在美国,在欧洲,反正人们很容易跟我的作品发生对线年十月革命百年之际,《蔡国强:十月》于2017年9月13日在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开幕, 蔡国强无与伦比的爆破计划和火药绘画,充满鲜活能量,成为独特醒目的标志,让博物馆变身一座巨大装置。蔡国强善于思考生命、人类关系与社会,以及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责任。在一个个复杂的历史时刻,他想办法帮助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受害者,也和埃及平民窟的孩子们一起手作风筝……此次展览是对大规模历史动乱时普通民众命运的反思。它并非仅仅回顾历史事件,而是讲述那些渡过历史灾难的人们;这个展览关乎的是我们的梦想与希望。我们将展览构想为当代艺术与学术性博物馆的古典建筑之间的对话、作品与它们的创作历史之间的对话,更是历史事件与今日希冀之间的对线. 前卫艺术贡献奖 : 孙原 + 彭禹
孙原 + 彭禹 : “其实是因为我们这一批人做了这样的作品,艺术才有了今天的面貌,而不是我们超前地预判了新的艺术趋势。”
孙原 + 彭禹不追随当时的艺术主流而特立独行,屡屡以不同媒介与表现手法来挑战主流艺术。他们的作品像一把锋利的剑,戳开了一道血淋淋的伤口,直达观者内心,作品同时也混杂着欲望的冲动,表现形式颠覆传统。他们以具有争议性的极端创作挑战着艺术界的道德标准。他们的作品通常体现了对于生命与死亡,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矛盾性的思考。持续地透露出了他们对作品材料的敏感以及对新艺术语言形式的思考,这也是今天我们所见的优秀当代艺术作品的共性。
栗宪庭 : “重要的不是艺术。从西方艺术史的角度看,当代艺术是新一轮对艺术概念的重新界定,对我们来说,它不是一个艺术品种,不是可以和中国水墨画、油画、版画之类平列的概念,它是一种立场,是一种文化态度,是包含价值系统重建的姿态。即不管你是从事哪种门类的艺术创作,作为一个艺术家,你都要关注当代人的心灵和心理健康状态,关注艺术作为人最基本的生存感觉,这是我说的人文精神。”
栗宪庭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三十多年中,他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变化,开创性地策划了诸多重量级的代表着重要艺术潮流和走向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对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的老栗在国际艺术界的眼中,更像是一个中国当下的文化象征,更多地代表了对艺术自由的不懈追求和不轻易妥协的文化态度。正因为有了栗宪庭这样一副铮铮铁骨,才使得中国的当代艺术由边缘走向主流,由受排挤到登堂入室,并且受到国际艺术界前所未有的尊重。
曾梵志被认为是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的艺术家之一。从90年代起,他的创作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批判,受到艺术评论界和社会的持续关注。从他早期的协和医院系列,到面具系列,采用表现主义手法描绘当下人们的精神情况,尽管带有卡通的色彩和调侃的味道,仍给人以沉重感和压抑感。其中面具系列晚期作品《最后的晚餐》,于2013年10月5日在苏富比夜间拍卖会上以1.6亿港币成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最高价。让艺术家成为舆论焦点。早期的作品中“协和医院”“肉”系列中,能看到那时的曾梵志具有直接的社会批判性,他几乎是直面生命的残酷。曾梵志还借用了文艺复兴早期基督教三联画绘画的图示特征,令这组作品具有在人性之外神启的宿命感。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虽是他辨识度最高的作品,但这个系列不代表曾梵志艺术最本质特征,面具系列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时代产物。
2017年2月25日15:30,“你好——李勇政个展”在成都当代美术馆拉开序幕。本次展览由成都当代美术馆主办,成都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蓝庆伟担任策展人,为观众呈现艺术家李勇政近期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展览时间从2017年2月25日持续到3月19日结束。次展览是艺术家李勇政在成都的首个个展,共展出六件装置作品,分别为《送给你》(2013)、《秘密交换》(2014)、《死亡 我多年的梦想》(2015)、《保卫祖国》(2015)、《嗨》(2015-2017)和《礼物》(2017),涵盖了艺术家近两年创作的主要面貌。展览现场,观众能够正常的看到《送给你》、《嗨》和《礼物》为互动装置,现场有不少观众排队体验,除了在作品《送给你》中,观众可以拿走已经摆放好印刷的报纸;兴趣爱好者还可以在《秘密交换》中写下自己的秘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礼物》作品中,艺术家尝试使用最新的VR技术到作品中,观众可在现场头戴VR眼镜来体验作品及艺术家所强调的时空、历史等概念。此次展出的全部作品都有一个特点:作品都是和人打交道,强调的是和其他人的关系,也概括了李勇政的创作方式。他希望得到参观者的回应,完成一次交流。『如何定义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李勇政创作思考的出发点,他用自己的方式来探讨回应的方法,而回应的本体则是这样一个世界。李勇政作品的有趣之处恰恰在于既定的结构和术语所不能言说的部分,例如我们在面对他创作的狭长甬道中的盐山时的幽微之情,我们也可以明白艺术家的入路,读懂他的工作方式,但却仍被他的作品和现成物所震惊。展览展示了李勇政的六件装置作品,它们分别是《送给你》(2013)、《秘密交换》(2014)、《死亡 我多年的梦想》(2015)、《保卫祖国》(2015)、《嗨》(2015-2017)、《礼物》(2017),其中《嗨》和《礼物》是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作品可当作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同维度的呈现。
李勇政的作品没固定的形态,并强调观众的参与性。同时借助互联网、媒体及新技术等手段来创作,强调参与者的思考。李勇政的艺术作品会时常令人直接联想到各种社会事件,但我们仍喜欢称他为观念艺术家,只不过在他的素材中涉及了社会事件。他的作品涵盖面远超意识形态层面的讨论,不同的艺术家习惯于使用不相同的素材,同时也表达着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在多元艺术史的背景下。是把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主体,还是把它们作为艺术创作的手段,是我们区分李勇政艺术创作价值的依据。“如何定义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李勇政给自己的创作提出的问题,在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时候,李勇政使用了一种“正在发展的眼光”——这不像是艺术家对自己的观看,更像是一种观众视角的观看,这也是李勇政在创作中常常使用的手法:一件作品不会只有一种最终产品,已经实现的作品很可能仅仅是新作品的因素。在创作中,李勇政把一切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艺术品都转化为新的材料,同时他也毫不忌讳地反复使用相同的素材——如水和盐——来创作不同的作品。如果将李勇政的作品进行分类,会涉及一些宏观的词汇:生命的回应、历史的温度、以社会介入社会、网络与“游戏”。但在作品的构成上又是相对具体的,所涉及的材料均可进行简单列举:水、盐、金属、旧画作、网络,而其所涉及的手法也并不高深:替换、转换、交换。“作品只是现实的标本”——这是李勇政对作品的一种定义。
华韡华 :“我平常的工作流程和程序花四个小时算彩票。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天下午花四个小时算彩票,八点钟之前买完彩票。我是拿电脑算的,我的电脑都有一个屏幕录像。在美术馆展览,看感觉,有可能花两百块钱买一百张彩票,有可能花两千块钱买一千张彩票。就在当天晚上,包括具体的数据。可以用投影的方式展示过程,以及最终将我买彩票的结果呈现出来。因为这个事儿不算是个作品,像是一个我的生活。但是这还是一个有理想的生活。”
华韡华的作品“神话” : 华韡华用了三年时间买彩票在2017年12月中了500万,用一个真人的脸来印证这个彩票的真实性,因为从有彩票开始到今天中大奖的人,没一个敢露脸的。
华韡华“神话”创作过程介绍 : 几年前,华韡华发现在中国有一个群体在共同的做一件事儿,这个群体的数量庞大到什么程度呢?有4.61亿彩民,买彩票的。这其中有2.17亿是固定彩民,几乎每天必买。其他的还有700万网络彩民。网络彩民的消费力量非常巨大,而且这700万的网络彩民对科技网络技术的运用非常娴熟,华韡华仔细研究了一下中国的彩票,发现中国销售量最大的彩票就是福利彩票。中国有几十家网络彩票的门户网站,而且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中国彩票报,单期比人民日报还发得多。关键是它固定的人数在那,4.61亿,固定的实体店的彩民啊,这不算那700万的网络彩民。后来我往下研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国从1987年开始到2014年中国销售福利彩票一共发行了多少呢?一共卖了一万一千七百零一亿(来自互联网数据),双色球一等奖中了9.5个亿左右。这个奖金下去,结果没有一个人公开登台露脸领奖的。中国福利彩票,因为这个原因在中国所有的底层民众里头的质疑声音是非常大的。觉得是,因为中国福利彩票极其需要一个人来公开露脸来证实这个事情是真实的。用一个真人的脸来印证这个彩票的真实性。华韡华通过种种其他的方法来中这个彩票,华韡华中了的话,华韡华不需要广告费,华韡华不带面具去领奖,就会上各大门户网站的头版头条,非常有可能电视台。这个事情华韡华就是要先认证它的可行性。华韡华在网上找了九家大型的彩票门户网站,它的每个门户网站里的彩票频道都有相对应的十个专家,每天进行一个号码推荐。任何一个专家,只要它的门户网站存在它就一定有观众。一定会有观众相信他,一定有观众照着他的号去买的。华韡华统计了九家门户网站上所谓的专家推荐数字,把它进行统计,然后他们推荐了我就不买。因为从有彩票开始到今天中大奖的人,没一个敢露脸的,华韡华一等奖,华韡华做了那个第一个吃螃蟹露脸的人,华韡华做这个事情是要把华韡华的名声,在中国,通过最基层的民众把华韡华的名声扩展到起码3-5个亿。中国传统的概念是财不外露。第二个呢,你是瞬间发的财,是暴富,中国人都鄙视暴发户但都想成为暴发户。五百万在底层买彩票的人心里头这是大钱,有了这个钱它很可能改变整个家族的短时间的生活品质。可能中国所谓的福利彩票根本就是一个虚假的, 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的概念是三三加十六,把这些号,所有的号买完的话呢是一千七百七十二万零一千八十八注,等于说是三千五百万多一点点。把这些号全部买完就可以中一个五百万的奖,然后中15注二等奖,中162注三等奖。是这样推下来的。那么这个概念,只要把这个号全部卖完了,它是一定会有的。而且中国福利彩票现在每期的销售额都在3.5个亿左右,等于说把所有的号全部卖了十遍。理论上它每期应该出十个左右的一等奖。但事实上远远低于这一个数字。这么多年统计下来平均四五个,就是说还是有可能。
华韡华 :“我买彩票方法论上的一个问题。很多人是专家推荐的号,他就买这个号,而我买的都是专家觉得要杀的号。我统计哪个号被杀得最多,把这些号统计起来,然后再在电脑上算。这样的话,有可能接近中国彩票中心大的数据。这个数据它可能是1平米的面积,但我可能算下来会是0.1平方厘米,是会给它靠得很近的。但是这还是有机会的。而且中国普通的彩民对彩票有个误区,误区在哪,它认为你这个是假的。如果中国彩票它每期的销售数据,每期的中奖额是能分析得出来的话,三千五百万的彩票平均放下去的奖金是多少呢?一千万将近,就是说还有两千五百万是运行费以及国家抽走的资金,只有一千万是拿来中奖的。这个奖是非常严格清楚的。只是普通人不知道,认为这个彩票没中,是假的,不是。中国福利彩票八点关机九点半开奖,这一个半的小时,国家彩票数据中心说是在数据统计,普通的彩民认为它是在搞鬼。但这并不影响彩票的真实性,只是普通民众的期望值太高。”
红砖美术馆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一号地国际艺术区,园区占地面积约二万平方米,展馆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由收藏家闫士杰和曹梅夫妇创立,于2014年5月23日正式开馆。红砖美术馆的目标是让前卫艺术来引领美术馆的发展,打造出的一座配备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观众在这里不仅仅可以观看到室内的作品展出,亦可游弋于户外各种景观之中。这座由红砖建造的隐密在新中式园林中的私人美术馆在大众心中没有难以接近的高冷,却有着更多想要接近的理由。从2014年5月的开馆展“太平广记”开始,到2015年的“蛇杖II -黄永砅国际巡回展”、“黎薇个展-没有人在乎”、“颜磊利悟利”,一直到刚刚开幕的“特纳奖”及“杜尚奖”得主个展,红砖美术馆的展览名单上的艺术家都是国内和国际非常前卫的观念艺术家。前卫性是红砖“美术馆”的定位,定位在前卫艺术,才能有超前的引领,才会对整个中国的文化系统有所推动,或者对当代艺术这种教育体系有所建立,美术馆才有意义。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 : “让公众在不自觉中接受当代艺术是最好的方式。”红砖美术馆的定位是一个国际平台,和西方对话的时候,怎么样才可以平等?红砖美术馆就用代表东方文化精髓的园林文化打造了一个现代园林,西方艺术家从中也会有可以阅读的东西, “红砖”可以冲破传统美术馆的白盒子,让艺术弥散在园林空间中,让大众在园林玩耍过程中,就可以和当代艺术亲近对话,逐步的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认知。
常青画廊是一个国外的画廊,但做的事情却很像中国的“愚公移山”——看上去很傻,但坚持到底的时候,却会给人一个精神的力量,就像累积信仰的过程。常青画廊于1990年由 Mario Cristiani, Lorenzo Fiaschi 和 Maurizio Rigillo 创办。正如画廊的名字所示,创办人希望可以在蕴涵着古老悠久艺术的意大利推动当代艺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常青画廊努力寻求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并通过将国际艺术家介绍到意大利,以及帮助和推介在国外的意大利年轻艺术家来探求当前意大利所进行的艺术研究和国际文化语境的联系。常青画廊在意大利占地1100 平方米,为公众与艺术家进行艺术方面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空间。 为了适应画廊持续不断的发展的需求,满足更多公众的愿望,2004年常青画廊在中国北京开辟了一个新的展览空间,目的是在一个很少能领略到当代艺术的国度里推广国际当代艺术,并以此来倡导新形式的文化交流。北京常青画廊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桥梁的作用,它为中国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参观国际级艺术大师作品的机会,这些作品由艺术家们为该画廊专门创作并投射出他们的艺术经历。这是一个双重的挑战:一方面外国艺术家要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展示自己的作品;而另一方面参观者则要冒险进入一种非常不同的文化领地。画廊对中国的兴趣主要源于它与陈箴和徐敏非常真挚的友谊,随后与其他艺术家的接触使这种兴趣变得愈发浓厚,并促成了进一步的讨论和接触。
常青画廊成为了推介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一个令人兴奋的场所,而对于西方画廊的这种珍贵的艺术探险更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和圣吉米那诺常青画廊一样,北京常青画廊的潜在目标旨在发现新的艺术家并为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从而使不同的创造领域和各种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