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请姊姊剥去胡桃上的皮。姊姊剥了良久,没有剥去,就走开了。后来,司马光请女佣人剥。女佣人把胡桃放在热汤上烫,皮就剥去了。姊姊走来,问:“胡桃上的皮,是谁剥去的?”司马光说:“是我自己剥去的。”父亲在旁边说:“哼!小孩子怎样说鬼话?”司马光听了,羞得满脸通红。从此以后,他决不再说一句鬼话。
司马光请姐姐剥掉胡桃上的皮。姐姐剥了好时,都冇有剥掉,就走了。后来,司马光请女佣人剥。女佣人把胡桃放在热汤上炮,皮就剥掉了。姐姐走来,问:“胡桃上的皮,是谁剥掉的?”司马光说:“是我自家剥掉的。”白白在旁边说:“哼!小孩子怎样扯文言?”司马光听了,丑得红脸涨颈。从今以后,佢决不再扯文言。
【扯文言】文言是指相对于文言文而言,接常老百姓日常日子言语的文字表达方式。扯文言原指老百姓非正式的说话、攀谈、闲谈,后借指没有根据或不可以完成的话:鬼话、鬼话、废话。有方言专家考证其本字实为“奢奅”,《说文》“奢,张也”。徐灏曰:“奢者奢侈放纵之义。故曰张,言其张大也。”许慎《说文解字》:“奅,大也。” 段玉裁注:“此谓虚张之大。”司马贞《史记索隐》的解说是:“空也,虚大也。”《正字通.大部》注析:以大言冒人曰奅。所谓“以大者冒人”,就是向人叙述时夸大其辞。今音变成“扯白呼”、“扯炮呼”、“扯撇么事”、“撤泡”、“扯的别么事”等。
【炮】①热、烫。源于商纣王的“炮烙”酷刑,即把人捆绑在烧红的铜柱子上烫死。在方言中,“炮”与“烙”字义相同。普通话中的“棘手”可以说成“炮手”或“烙手”。②重型兵器类,鞭炮,爆炸土石等在凿的眼内装进炸药后称“炮”。
【红脸涨颈】即“脸红脖子粗”,描述焦虑、发怒或激动时面部颈部红胀:一点儿小事,何须争得~的。
六小龄童主演的《西游记》可谓经典,从小看到大,可以说是百看不厌。近来陪儿子重温经典时,发现孙悟空等人物对话中,时不时儿蹦出几句“九江话”,翻阅原著更是“遍地九江话”。
咱们都知道《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而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江苏淮安方言归于江淮官话,咱们九江方言(市区)也归于江淮官话,也就是说吴承恩所讲的淮安方言与咱们九江话有共性,下面罗列一些:
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九江方言中,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称为“挈”,如:王花子屋里今日过屋,你挈封炮仗曩昔!去亲属屋里拜年,要挈点东西去!去丈母娘屋里送节,至少要挈一大提篮!不过市区现在改“挈”为“勾”,如:小张从菜场勾了两斤肉;兰兰太喜爱逛超市了,今日勾了两大袋。
不过方言中,也像西游记里相同连用“拖、挈”,一般应用于那些喜爱把带孩子带在身边的人,如“拖挈”、“拖挈尾巴”,其间“挈”读“qī”。
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本事即身手、本领,咱们九江话也是这么说的,如:在屋里狠算么本事?在外头狠才叫真有本事! 王总真有本事,公司居然被佢转亏为盈!少林寺的和尚本事真高,能飞檐走壁!
寻即寻觅,但在九江话中,读音为“qn”(音勤),如:谩骂的话常有“寻死”、“寻魂”、“寻魂倒路”等。
众猴听得,个个欢欣。都道:“你还先走,带咱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在九江话中,“还”字读音为“hn”(音含),“随”则读“x”(音袭),如:你仍是在住在十里大楼呗?你还在日报社呗?都袭(随)我来!他这个人好袭合(和顺)!袭佢去!(随他去)
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世王位所拘谨,无拘无束,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 .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大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现在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不伏即不服、不归于的意思,如:我这板儿太翻生了,一点都不伏管。小池是湖北的,又不伏九江管。
那大圣趁着时机,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要尾巴欠好拾掇,竖在后边,变做一根旗竿。
上文中的“伏”读“pū”,就是“趴”的意思,如:小学的孩子正午就伏在桌上午休。鸡伏在那生蛋。战士伏在草丛中练习。
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优点,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刚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赡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扯即拉、拽,九江县话念“ch”,市区话念“chěi”,如:小孩子扯住衣服不放手!她两打架,互扯对方头毛不松!过来扯点野(yǎ)话喃!
斫柴即砍柴,本字为“剢”,意为刀鉏也。《正字通》同“斲(简体为“斫”)”。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如:走唉,去山上斫柴啊!
自家即自己,其间“家”应念“ɡā”(音嘎),如:你转去哦,不用送嘚,我自家会走啊!公司刚刚起步很难,为协助公司,小丽把自家电脑借用公司工作。帮单位就事,我都是自家先垫钱,再凭发票报销。
悟空跳下来,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轻!轻!轻!又不趁手!再乞另赐一件。”龙王笑道:“上仙,你不曾看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
不趁手是地道的九江话,意思为重量不行,如:菜刀太轻,一点都不趁手!这咩咩长了许多呢,抱起来很趁手!
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宽心:①免除心中的着急忧虑烦闷,宽解安慰。如:小李家园地震,他打电话回去无法接通,热心搭档纷繁宽他心。②安心。如:你好宽心哦,敢把小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
“木木樗樗”中的“樗”,普通话读音为“ch”,在方言中则读“chōu”,意思是描述发呆、蠢笨、不灵敏的姿态。如:他这个人好木樗,找个钱算半响。
不用即“不需要”的合音词,九江话中有许多这样的合音词,如:多谢你(多醒)、是不啰(是啵)、这儿啊(这俩)、里头人(里滕)、外头人(外滕)、吓死人(嘿森)、是啊(唼)等等。
菩萨却与木叉,辞了悟能,半兴云雾前来。正走处,只见空中有一条玉龙叫唤。菩萨近前问曰:“你是何龙,在此受罪?”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解救,解救。”
叫唤一般是指痛苦、饥饿、不舒服、受惊吓等而宣布的声,如:生孩子真难,她痛得直叫唤。母猪肯定是饿得直叫唤。
小和尚指道:“这不是俺婆婆?”光蕊见了老母,急速拜倒。母子抱头痛哭一场,把上项事说了一遍。
婆婆一般指老公的母亲,而在九江,孙辈称谓祖母也为婆婆,也就是说,婆婆在九江也是指奶奶的。如:我婆婆年岁大了,眼睛视力差了!
渔翁道:“你山青不如我水秀,受用些好物。有一《鹧鸪天》为证:仙乡云水足生计,摆橹横舟就是家。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 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
鸡头即芡实,水生草本。叶子像荷叶相同浮在水上,茎像莲藕根,果实剥开像石榴相同,茎、叶都有刺。茎长达一丈余,中心也有孔有丝,嫩对剥皮可食。
茭白,九江话读音相似“篙巴”,在九江话中,声母“j”保存“g”的读音有许多,如“中心”叫“中甘”,赣语里九江读“酒缸”。茭白的“白”读“爸”,而爸爸又被读成“白白”,可见此两字读音有共性。